一、高效实验室大概情况
1、涉及多学科、专业。
青岛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涉及到科研、教学、检测、诊断等多个方面,它面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药学、公共卫生等多学科的专业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部分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多个院系正在进行病原微生物相关的科研或教学实验。
2、病原菌种类比较多。
当前,各个学校根据科研教学任务的不同,对病原菌进行了多种保存。大多数高校保存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三类及以下的病原微生物,而一些建立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高校,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都会将病原菌用于高致病性、高危险性的病原菌。
3、不同的管理部门是不同的。
一些大学设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实行了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制度,制定了一套制度。但是仍然有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机构,而是根据科研、教学、医疗等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
4、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已建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高校承担了大量病原微生物相关的科研任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较强,对操作病原微生物有系统的风险评估,个人防护和废弃物处理工作比较规范。但是,一些以教学为主的高校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意识、风险评价、实验室条件、安全监测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组织管理机构。
(2)硬件建设薄弱。
(3)没有进行风险评估。
(4)不规范的日常管理。
(5)缺乏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三、应对测定策略
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根据青岛高校实验室建设标准,为了稳定、有序地管理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高校应设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设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健全高校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指导和监督相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法规的实施;定期组织专家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和通报;负责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立、装备、维护和申报认证工作:组织专家编写和更新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材,逐步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机制:协助各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做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及时向全校通报有关安全信息,建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网站:组织专家编写和更新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材,逐步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机制:协助各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做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及时向全校通报有关安全信息,建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网站:组织专家编写和更新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材,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机制:协助各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做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及时向全校通报有关安全信息,建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网站:组织专家编写和更新实验室
2、健全和严格实施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学校要积极贯彻标准和相关法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与此同时,学校要权责明确,将责任分级落实到二级学院和实验室,以及在实验室一线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做到“谁管、谁用”。
3、做好生物安全培训。
实验室所有人员都要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经过严格考核,使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成为常态、制度化、规范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向学生灌输生物安全知识,尽早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
目前,生物安全实验室已经成为开展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必要条件,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立新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首先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建设。定期检查已开展病源微生物研究活动的实验室,确定各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配备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如果存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要及时排除隐患。
5、加强对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的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应明确掌握生物安全废物的分类原则,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避免实验室和环境污染,从而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所用实验动物必须经检疫合格,使用过的动物不能擅自带离实验室饲养或实验,实验结束后存活动物要送回动物室做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