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室主要应用于研究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微生物学、动物实验、基因重组及生物制品等,统称为洁净实验室。
一、无菌实验室规划方案和平面布置。
1.构成:无菌实验室包括六个部分,包括预备室、洗涤室、室、无菌室、温控室、普通实验室。这几个房间共同的特点是要求地板、墙面质地光滑坚硬,工具及设备陈设简洁,清洁方便。
2.内外部要求:无菌实验室应有内部、外部两间、内部内部为无菌室,外部为缓冲室。房间面积不宜太大,吊顶不能太高,应便于空气消毒。
3.安全性要求:无菌试验室设计、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确保人体安全、环境安全、排泄物及样品安全,能够长期安全操作,并为实验室员工提供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无菌室基本要求及配置条件。
1.储备室-准备室用来制作培养基、样品处理等。
内设试剂柜、储存用具及材料的专柜、电源、电炉、冰箱、实验台及上下水道等。
2.洗涤间用来洗刷的地方。
有时,病原菌也因所用器具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存在。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就设一个洗涤间。房间内要备有暖气、蒸锅、洗涤器用的盆、桶等,还要备有各种瓶刷、肥皂、洗衣粉、去污粉等。
3.消毒室—消毒室主要用来消毒培养基及各类用具。
房间内应有烘箱、高压蒸汽消毒器和其他消毒设备和设施。
4.无菌室是一种系统接种、净化细菌种类等无菌操作的专门实验室。
消毒室又名接种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主要操作,这一操作的特点是保证菌种的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通常环境中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灰尘和杂菌,极易造成污染,严重影响接种作业。
三、无菌室建造及装修的主要内容。
1.施工密闭性好的围房;
2.清洁卫生的地面地面处理;
3.风量调节及循环净化过滤系统;
4.一种灵敏度高的洁净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
5.合理设计气体压力隔离系统。
四、无菌室设计图。
1.无菌室的总体结构。
(1)无菌实验室设计的各种建筑都应该是坚固耐用、容易维护、容易清洁、并且具有能够防止食物、食物接触面和内部包装材料受到污染的结构(例如有害动物入侵、栖息、繁殖等)。
(2)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应分别设置人员通道和物料输送通道,在洁净室的通道上严格执行人员通道要求,每个通道应有空气幕(即风幕)或双向弹簧门及电子灭蝇(蚊)等防虫设施。
(3)完全填满通向外部的管道、门窗和通风道周围的空隙,窗户、排气孔和通风口都要安装防护网。
(4)无菌室的高度应该能够满足工艺、卫生方面的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修、维修的需求。
2.无菌室的操作台。
无菌区要用无菌操作台,或换成清洁工作台,并将其置于离门远的位置。
3.无菌室的场地。
无菌室所设计的地面应采用无毒、防滑、不渗、不吸水、不裂、易清洁、易清洁消毒的建筑材料铺垫(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以1.0~1.5%为宜)。
4.无菌室的屋顶和天花板。
(1)屋面及天花应选择非吸收性、表面光洁、无毒、防霉变、耐腐蚀、易清洗的浅色材料覆盖。
(2)食物与食物接触时,其上方不应有蒸汽、水、电等辅助管路,以防灰尘、凝结水等进入。
5.实验室和门、窗的墙壁。
(1)无菌室的墙壁应该是无毒、不吸水、不渗水、防霉变、光滑、易清洁的浅色材料建造,使用该材料装饰高度直到屋顶。
(2)所有门窗结构均采用防锈、防潮、容易清洁的密封框架。
6.无菌室照明、照明设备。
无菌室应有足够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加工场所工作面之混合照度不得低于300LUX,配料和灌装车间不得少于800LUX。
7.无菌室空气处理和净化设备。
(1)本无菌室需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通风时,空气流经洁净区至不洁净区,采用机械通风,换气时间应大于3次/小时。
(2)实验室无菌温度应控制在15~27℃范围内,湿度不得超过50%。
(3)在无菌实验室入口处应单独设置人员及材料净化设施。
五、无菌室管理及消毒工作。
无菌实验室装修、消毒要求都非常严格:
1.每一次使用前和后,应用0.1%苯扎溴铵溶液或2%甲醛液擦拭工作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死角,湿拖地,打开无菌空气过滤器和超净工作台开关30分钟,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2.操作者进入缓冲室更换拖鞋,用肥皂洗手,用75%酒精棉球擦手,穿戴工作服、面罩。剥去牛皮纸和外包纸,从传送窗移到操作室,再用0.1%苯扎溴铵溶液泡手后进入操作间,在酒精(或煤气灯)火焰区(火焰高度3-5cm)操作。
操作人员不得用嘴直接吸吹吸管,以防止病原菌感染操作员和口腔内杂菌污染供品。
3.试品表面消毒,如:用砂轮划痕后用2%碘酒棉球擦伤,再用75%酒精棉球擦洗,待干,也可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4.针筒如需回抽,应将火焰吸入无菌空气。
5.在无菌操作时,不要剧烈或迅速移动,拖行,以免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搅动。
用器械如培养基、稀释剂配成后,经121℃湿热30分钟,应将吸管皿等全部清洗、干燥,包扎后经160℃干热2小时后方可使用。
6.无菌实验室一般设置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室内室外应配备空气过滤装置。当得到了无菌环境和无菌材料后,某些已知微生物的研究必须要保持无菌状态。因此,控制能力和控制细菌稳定性是无菌室验收的核心指标。行业普遍采用的验收标准是:100级无尘区平均数不能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能超过3个菌落,超出通行标准,应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无菌实验室仅通过合理的施工选材指标、适当的净化等级以及长期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侵权必删。